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一、基本情况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赤峰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昭乌达盟农牧机械化学校。1988年,更名为“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2004—2005年,赤峰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赤峰财经学校、赤峰民族技工学校、赤峰黄金技工学校相继并入;2011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4年批准成立“内蒙古民族工业技师学院”开展技工教育。目前,学校主要开展大专、中专和技工层次的学历教育,同时开展成人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工匠学院、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赤峰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是自治区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自治区级示范性就业技能实训基地、自治区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自治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二、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33.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在建2.2万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总值2.5亿元,馆藏图书58万册。
三、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477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高级讲师)159人,硕士研究生211人,博士研究生1人,专任教师426人,“双师型”教师165人;教师中,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2人、自治区级技能大师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教坛新秀4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教师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5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人、自治区技术能手12人。
四、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791人,学校设有6个教学系和3个教学部,设置高职专业35个、中职专业14个,建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数据与会计、药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创意、新能源等6个专业群,覆盖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生物医药、轻工食品等多个产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是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数据与会计、药品生产技术是自治区首批职业院校特色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是赤峰市特色专业;获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5项。
五、人才培养
学校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课程基础较差,但实践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确立了“强德育、厚基础、精技能”的育人理念。“强德育”,主要是通过平安校园、健康校园、卫生校园、秩序校园、求知校园、修身校园“六大校园”工程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等活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厚基础”主要是成立公共基础部和专业基础部,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为“精技能”打基础;“精技能”主要是制定技能清单,指导学生学精一项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学校在专业群内实行“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
的课程体系建设,将培养能广泛适应就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首岗胜任、多岗迁移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正确的办学定位和持续的质量建设,使学校育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2023年师生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4项,自治区级79项;2024年斩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7项,自治区级奖项81项;特别是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3银1铜,获奖数量占自治区高职组总奖项的11%,获奖层次和获奖等级再创新高。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自治区同类院校平均水平,留蒙率、留赤率稳步提高,2024年留蒙率比2022年提高了25.77%,留赤率提高了21.21%;学生专升本率持续提高,2023年、2024年、2025年分别为42.6%、57%、65.8%。
学校围绕自治区和赤峰市重点发展产业,优化专业布局,按照一个院系建设一个专业群、一个专业群对接一个产业、一个专业对接多家知名企业的思路,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牵头成立赤峰冶金化工产教联合体,成员单位涵盖市域内中高职院校26所、冶金化工企业33家;与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2个;与赤峰制药、内蒙拓佳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7个;与内蒙古京航特碳科技股份公司等企业开办“工匠班”“订单班”30个,参与全国性行业产教共同体15个。
七、科研成果
学校建有自治区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赤峰市科普示范基地2个、赤峰市社科科普基地1个、赤峰市重点实验室1个,院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院级创新工作室4个,初步形成了自治区、赤峰市、学校多层次科研创新体系。2018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57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自治区级项目95项,横向项目5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1篇;主编专著6部;获批职务发明专利26项;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获赤峰市政府建言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赤峰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八、社会服务
学校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先后出台了《短期培训管理办法》《短期培训收益分配使用方案》,明确激励政策,鼓励系部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学徒制培训。将学徒制成功推广到内蒙古大地云天化工有限公司、赤峰富邦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学校还针对本地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提出了“近期用工需求马上办”、“中期用工需求精准办”、“长期用工需求系统办”的“赤峰工院方案”,助力企业发展。近五年,完成职业培训38000人次,技能人才评价9500人次。